喜马拉雅,车机时代的“互联网入口”?(喜马拉雅车机版破解版)

2023-08-29 15:52:00 业界动态 0次阅读 投稿:深瞳商业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以及车载娱乐的加速丰富,“车载”这个场景在很多产品眼里越来越重要。

很长时间以来,车载市场似乎都是移动应用市场的“迁移版”。恰如移动互联网刚兴起时,不少APP都是PC端的简化版”一样,其后才陆续开始有原生的手机端APP。

但现在,车载市场独立性与独特性也正开始变得显著所谓“软件定义汽车”,已经从对未来的前瞻,变为眼前现实

你听说过“米小圈”“姜小牙”“铁头”吗?

他们是音频市场知名儿童故事IP。如果我告诉你,这些IP在一部分朋友中的知名度,甚至可能不低于奥特曼“平成三杰”迪迦、戴拿、盖亚……你会不会觉得我是在痴人说梦?

但我说的很可能是事实。而这,也正是我从音频市场观察到的有意思的现象

车载音频应用,与手机端到底有哪些不同,未来又到底能不能讲出新故事?这一直是饱受关注话题

注意到,最近极光全新发布《2023年车载音频行业洞察报告》,提供了不少新数据,也启发了我的一些新思考

很长时间以来,车载市场似乎都是移动应用市场的“迁移版”。恰如移动互联网刚兴起时,不少APP都是PC端的简化版”一样,其后才陆续开始有原生的手机端APP。

而今天,车载市场独立性与独特性也正开始变得显著所谓“软件定义汽车”,已经从对未来的前瞻,变为眼前现实

我的看法是,国内车载市场至少已呈现出两大独特发展趋势

  1. 车机APP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定制化需求日益提升
  2. 车机APP在亲子、家庭市场的不可替代性,令它具有塑造下一代用户使用习惯潜力。我在开头提及的,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我们不妨以车载音频市场重点(这也是整个车载市场的重头戏),对具体竞争态势未来可能变局展开分析

一、车载音频市场,一场更残酷的“马太效应竞争

有人曾经形容,PC互联网是互联互通的大海,hao123等导航网站如同港湾;移动端的APP模式,则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头部效应明显

而车载市场竞争生态如何呢?

整体来看,车载音频市场已经形成和手机音频市场差别很大的诸多特征,也令其呈现出更残酷的“马太效应”,喜马拉雅等头部平台未来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其一,用户安装使用习惯都不同,意味着和车企、车型合作多,预装资源多的平台竞争壁垒比手机端更强。

极光报告显示,车载音频安装形式以车机预装为主。喜马拉雅、腾讯爱趣听的合作车企中,均有八成以上车企采用这种方式

考虑到车机场景中,APP整体数量会明显少于手机APP,缺少预装资源平台,甚至可能连竞争的入场券都少的可怜

除了前两个平台蜻蜓FM、懒人听书、帆书、云听等少数耳熟能详的平台外,鲜少能看到新玩家像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黑马崛起

其二,消费场景完全不同。

这一方面用户定制性要求突出;另一方面同样很重要的是,用户音频内容综合有更高要求。

同样有超八成车企表示,希望车载音频平台能够提供完整音频集成方案

手机市场无非iOS和安卓两大主流系统;而车载平台不仅系统繁多,APP还要与汽车硬件、车内空间匹配达到更好使用效果,因此定制化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

实际上,车机APP的定制化已进入“深水区”,这也是不能将车载简单理解为另一个移动端的重要理由

如果按“人货场”的逻辑来看,我们会发现定制功能已经覆盖车载音频的每个模块:

基于车辆场景推荐位置信息导航信息行车时间等,通勤模式儿童模式等);

基于独特用户画像推荐无论车主画像还是家庭信息数据维度都是移动端不具备的);

基于AI技术的车载专属内容推荐(专为车载打造内容,以及和车企定制合作内容等)……

同样意味着,在场景数据技术方面都有更多积累的头部平台,可能会保持更多优势

从车企和音频平台动作来看,基于定制化形成内容运营能力,也已成为最新的竞争焦点

这两天举办的第26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喜马拉雅和哪吒汽车EP12、上汽大众厂商合作的定制车机APP就成为平台重点宣传的亮点之一。

同时,一个可能没有被充分注意到的现象是,音频平台内容丰富性,在车载市场更为重要。

如果说手机是“一个”人的方寸世界,车载则更多承载“一群”人的内容需求

数据显示,当前66.8%的车主用户表示在接送孩子的途中总会收听音频,通勤、出游、亲子场景中,车载音频服务作用更大。

当以“家庭”或“朋友”为单位考虑音频需求时,内容丰富性、综合性无疑更加重要。

比如说,Y世代偏爱新闻资讯和播客,Z世代偏爱有声书/剧,亲子场景有听故事知识需求平台自然需要更多维度的优质内容,来提供便利的车载互动消费体验

因此可以看到,不光是头部音频平台在加速构建庞大内容生态音乐平台试图通过音乐+音频”的独特角度分一杯羹,例如酷我音乐在3000万曲库之外,也累积了20多万的长音频专辑数。

而腾讯爱趣听则干脆采取了另一种做法:和多个APP合作,整合各家提供内容

其三,车载市场商业变现模式也不同。这可能也是音频平台的好消息(相较于杀入车载市场的其他内容平台而言)。

方面重点场景车主用户会员开通偏好度高。另一方面,在广告模式上,车主更愿意接受植入广告,而不是带货式广告

相对而言,会员、植入广告都是音频平台擅长领域,而短视频、图文等平台在带货式广告上的优势则消减不少。

整体而言,至少从目前来看,车载音频市场似乎并不像手机端一样,会给“小而美”、满足细分需求宝藏APP们太多的发展空间

有先发优势平台优势恐怕只会更加明显

二、车载音频,会成为未来的“客厅电视”吗?

而从整个行业来看,最让我感兴趣的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提升,和车载娱乐的加速丰富,我认为车载音频市场机会某种程度替代“客厅电视”的家庭娱乐需求,这可能是这一赛道真正想象空间所在。

首先汽车作为“第三空间属性已较明显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为700万,是2018年113.6万销量的6倍多。

同时,车主整体用车频次高,超过40%的车主几乎每天都开车出行。这为汽车成为“合家欢”娱乐中心场景提供了硬件基础

“合家欢”的娱乐需求曾经长期是被客厅电视满足的。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电视的打开率、购买量都在持续下降。

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销量为1467万台,同比下降12.2%。这也意味电视不再能满足曾经家庭扮演的这个角色职能

其次,车载音频内容的加速丰富,以及AIGC等全新互动模式发展,则给了车载音频满足家庭娱乐需求内容前提技术基础

过往车机端的互动,其实往往只能承接一些基础的“既定指令”,这让用户很难通过语音互动充分“发现”海量优质内容

今年以来,百度、喜马等平台陆续将AIGC技术应用于智能汽车上,新的便捷的“电视遥控器”开始慢慢成熟

家庭、亲子内容,在车载音频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意味着,车载端音频应用的竞争,也就是在争夺下一代用户注意力。

这点非常关键,一旦用户黏性形成,它们有一定机会成为未来超级APP。

微信、抖音是这一代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当然,它们可能仍然是下一代的“生活方式”)。但是,在万物互联时代,还有什么新的可能性吗?

微信起于社交,底层逻辑通讯社交是互联网最基础的底层需求

抖音兴于内容,底层逻辑是“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而短视频是最能即时满足沉浸娱乐形态

社交内容这2个底层需求去看,“小天才”和“喜马拉雅”们,至少正在部分建构微信和抖音曾经建构的生态位。

天才电话手表,成为小朋友间的社交产品,“碰一碰”加好友,成为“扫一扫”之外全新的社交象征动作

而喜马拉雅等车载音频产品,给下一代提供丰富知识娱乐内容——不管这些内容有多少是家长希望他们听的,有多少是他们主动发现并沉浸其中的,这都构成了他们最初的互联网使用习惯

“小雅小雅”这样的声音互动,可能也就像今天抖音中的“上滑”“右滑”一样,成为用户的肌肉记忆

只不过相对来说,小天才乃至整个“步步高”系(从20年前的小霸王学习机,到今天的步步高点读机等产品),并非从手机端口起家,最终天花相对受限于设备终端。

源于移动互联网的音频平台,车联网时代想象未来空间则会更大。

除了前述车载硬件、音频内容成熟以外,AIGC技术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它的确给了车载音频更多成为“上网入口”的机会

一个已经发生的趋势是:小红书、知乎等内容平台部分替代传统索引擎的功能

一个正在发生的趋势是:随着AIGC对视频内容解析能力发展,抖音、B站等“视频搜索”开始成为一个新兴的搜索模式

同样语音作为车载场景便捷的人机互动方式,此前长期受限于技术天花板。

而AIGC时代,一个即将发生的趋势是,“语音搜索”或许会让车载市场整体成为真正重要的“互联网入口”;音频平台累积的大量历史内容,以前可搜索空间有限,未来价值则有望得到乘法式的增长

三、结语

我在文章开头提及的“米小圈宇宙”,只是音频原生IP的其中一例,其他如安全警长啦咘啦哆、神探迈克狐、李哪吒上学记……都是喜马拉雅等平台热门儿童故事IP。

其中《米小圈上学记》,已经改编成儿童剧,在CCTV1电视屏幕中播出,充分说明内容影响力。而车载音频,这种家庭成员参与、互动最充分场景,则是给家长儿童“植入”这些IP记忆的最关键场景

这是音频内容,成为互联网IP产业源头最好的机会之一,也是车载音频市场打开长期发展空间关键动力之一。

我不知道音频平台对这个战略机会具体判断如何,但从实际动作来看,头部平台已经在纷纷布局于此。例如

总体来看,方兴未艾的车载市场,仍是一个充满确定充满趣味的赛道。这里既有让人爱恨参半的车载导航设备;也有AR眼镜等在质疑中迭代的全新产品……

而车载音频市场,则已经实实在在长出了自身独特发展路线竞争逻辑

不管如何评价,我们或许都已经能确定车载市场,必然会成为音频平台发展加速器,也是头部平台优势放大器。

声明:互联网产品经理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7865155@qq.com